歌舞
蒙古民族素喜歌唱,蓝天绿地,辽远开阔,扬鞭纵马,歌从衷来。生活的每个领域:祭祀祖先、出征打仗、怀乡思亲、恋爱结婚、迎送亲朋以及吃饭喝酒、生老病死,皆入歌吟唱。其民歌形式分长调和短调两类。长调多流行在牧区,节奏自由,高亢奔放,词少腔长,起伏迂回,绵绵不绝。如《辽阔的草原》、《嘎达梅林》、《赞歌》、《森吉德玛》等。短调多流行于半农半牧区,也叫爬山调,与陕北“信天游”同属一类,其特点在于节奏规则,两句一节,节节押韵,铿锵悦耳,错落有致。
蒙古民族还是善于舞蹈的民族。《安代舞》、《筷子舞》、《盅碗舞》,以及《挤奶员舞》、《蒙古人》、《鄂尔多斯舞》等,或热烈奔放,或舒缓柔媚,或庄重黄雅,或轻松浪漫。
篝火
草原之夜是静谧的,燃起一堆篝火,五湖四海的游人坐在一起,品着奶茶,或者山南海北的侃侃神聊,或者家长里短的娓娓细唠,或者工作事业彼此交流,或者民风世俗互相介绍……
草原之夜是浪漫的,燃起一堆篝火,江南塞北的游人聚在一起,在这*上*阔气豪华的歌舞厅,载歌载舞,放浪形骸,你也许会邂逅高山流水的知音,结识的舞伴。与此真情姿肆之际,你也许会忘掉平日那个我,发现一个新我。这,也许会成为你草原之旅*大收获。
夜宿穹庐
到草原旅游,一定要在蒙古包里住一夜。草原旅游区都有供游人住宿的蒙古包,有的蒙古包还象宾馆一样规定了*。有的草原旅游区还备有搭建蒙古包的材料,游人可自选地点亲手搭建,这样既可体验住蒙古包的民俗,又可感受搭建蒙古包的乐趣。蒙古包有1000多年的历史。据《蒙古秘史》记载:成吉思汗发迹之前,蒙古人就已经住“编壁”房屋了,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等典籍称之为“毡帐”和“穹庐”。
蒙古包
蒙古包是一种适应游牧民族生活特点和北方气候特征的建筑形式。蒙古民族逐水草而居,哪里水肥草美就在哪里安家,所以蒙古包结构简单,搭建和拆迁都*方便。蒙古包的支柱(百叶合那)是用细木棍和驼毛绳连结而成,用时拉开便成了圆形的墙,拆迁时折叠起来又可做勒勒车的箱板。蒙古包顶是用柳条编成的扇形椽子制作,呈穹窿形,中间是有四根横撑子的圆形天窗,可通气通烟,又可采光。蒙古包所以设计成圆形,是因为北方多风、多雪,圆形阻力小、不积雪、又不存水。蒙古包的门方而小,且连地面,塞上的寒风不易侵入。
|